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发布日期:2021-12-14 14:15:58 点击数:322

隔着玻璃大门,一个身影正弯腰在木料上画着什么,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去,像刻刀一样勾勒出剪影,小城尚未完全苏醒,稀稀落落的人声,为这幅画面添了几丝悠远意境。陈智矿的工作从清晨开始,每天10个小时左右的刀耕不辍,是他的日常,这位木雕领域最年轻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为了在黄金创作期留下更多作品,日复一日与时间做着角力。

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陈智矿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

鲤城华瑞工艺品厂艺术总监/创始人

初见陈智矿,眉眼间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看着他的笑容方恍然大悟,竟与他创作的木雕人物有一丝神似,同样的淡然从容,舒朗纯净……

一、从一滴水,到一片湖

和许多仙游当地做木雕的人一样,这是年少清贫的陈智矿能看到唯一出路,而不同的是,他有着上天垂青的天赋和不懈努力的坚韧。1991年,还在上小学的陈智矿第一次在堂哥那里看到了木雕人物,从小就对画画感兴趣的他,立刻爱上了这种技艺,一周时间里11岁的陈智矿用龙眼木雕出了人物雏形,这是他第一次展露自己的木雕天赋。时间来到1995年,陈智矿正式开始了木雕学徒生涯,在最活泼好动的年纪里,在同龄人嬉戏山野之时,他拿起了雕刻刀,在一根根木料前,一坐就是二十多载光阴。

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陈智矿作品 关公

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陈智矿作品 关公

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陈智矿作品 关公

尺寸:19*15*41cm

材质:檀香紫檀

工时:80天(不含大刀)

谈起那段时间,陈智矿更多的是怀念和感恩,他印象最深的是千禧年前后,那时候的他已经可以做小型佛像的开脸,但只能雕被业内戏称为“绿豆脸”的小型人脸,开“绿豆脸”这项工作,陈智矿一做就是三年,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迈入新世纪的期待,在他的刀下是成千上万或欢喜、或庄重、或悲悯的微小佛脸,记录着青年陈智矿的成长。

“那时候我每天都想着尽量多雕一些,把师傅交代的工作提前完成,这样就有时间去学习雕大一些的开脸,能得到师傅更多指点。”陈智矿像一个勤奋的拓荒者,将点滴雨露凝聚在一起,滋养着、夯实着自我。

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陈智矿作品 藏传佛教白度母像

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陈智矿作品 藏传佛教白度母像

尺寸:25*16*45cm

材质:檀香紫檀

工时:90天

问及如此经年累月的雕刻是否枯燥,陈智矿直言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木雕就是他的生活,甚至就是他自己,他很少外出游玩,在木雕领域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大千世界,一木一世界,每一刀刻下去皆是欢喜。

成年后的陈智矿接受了系统的艺术教育,在两年的时间里他学习了雕塑、色彩、人体结构等7门专业学科,他的木雕之路也开始向更高的层面延展。难得的天赋,扎实的技艺,加上后天的系统学习,让陈智矿找到了民间传统手艺人和学院派创作者之间的平衡点。他的雕刻作品以传统佛像和人物题材为主,观音、释迦牟尼佛、关公、财神是常见主题,同时他不囿于传统,在人物构图和雕刻技法上敢于创新。如今,在陈智矿工作室我们看到最多的是“清刀”雕法的作品。所谓清刀,以前是应用在檀香、沉香等木雕作品上面的雕刻技法,几年前才引入到紫檀雕刻上来,这种技法不同于传统打磨的光滑铮亮,而是保留了雕刻线条的棱角,呈现出哑光的类似钻石切割工艺般的千百个小细面,使得木雕作品更具艺术感。

“‘清刀’雕法对雕刻和打磨技艺要求更高,要在作品上留下刀刻的痕迹,人物铠甲上的棱角要有锋利感,后期不能打磨掉,要留下雕琢的味道,每一次下刀都需十分慎重。目前,清刀可看作当代仙游木雕的艺术手法之一。同时,清刀技法雕刻紫檀作品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后期氧化色泽统一,紫檀料受边材与心材油性不同的影响,如果磨光处理后期极易出现色差,影响作品的观感,但是清刀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让作品包浆色泽统一完整。”

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陈智矿作品 清刀技法复刻的明代关公坐像

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陈智矿作品 清刀技法复刻的明代关公坐像

材质:海南黄花梨

尺寸:14*9.8*25cm

工时:60天

聊到这里陈智矿带我们走进了他的雕刻间,十余位师傅正在安静地雕琢着手里的木头,似乎并未察觉到我们的到来,只是一刀刀刻下去,木屑落地,时间流过,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年少的陈智矿坐在一个小木桌前,以刀为笔,专注地刻画着心中理想。

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正在专注雕刻的华瑞工艺木雕师

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正在专注雕刻的华瑞工艺木雕师

“现在做木雕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怕吃苦不喜欢学,我这里的师傅年龄也都不小了,很多和我年龄差不多的,最小的也是八几年生人。”谈到仙游木雕技艺的传承,陈智矿眼中有一丝黯淡。

与其他工艺美术品不同,木雕作品原材价格高昂,小叶紫檀和黄花梨价格逐年攀升,木雕艺术品价格却始终处于低谷,这也让很多想学习木雕的人缺乏信心。如何应对这种现状,陈智矿更乐于从自身寻找答案。用更多的时间做雕刻,将自己所学所知传递给更多人,把木雕推向更高的艺术领域。陈智矿还是当年那个辛勤的拓荒者,只是如今一滴水已汇聚成一个湖泊,洁净而深邃,吸引着抱有同样初心的学艺者,容纳着新时代的艺术追求,创造着属于仙游木雕的业界传奇。

二、从佛像,到佛心

水无形,容万物。鲜有人用水形容男人,但与陈智矿的聊天过程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水一样的性子”,柔和从容,让人心生亲近;坚毅不拔,让人心生敬仰。从学徒到如今的工艺美术大师,陈智矿的一切似乎都是顺应天意,他也常用“顺利”来形容自己的人生,然而透过这份顺遂,我们却看到了他天性里的纯真和执著。

作为一个纯粹的木雕创作者,陈智矿放弃了商业运作,只是默默做着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情,他喜欢雕佛像,喜欢用善意看待这个世界。讲到带学徒,他会说感谢他们帮助我一起完成作品;讲到之前的师傅,他会说感恩当学徒的那些岁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有着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脚踏实地,向阳而行。

亦如其他手艺人一样,陈智矿话语质朴,然而又多了几分禅意,或许与他雕刻了无数佛像有关,亦或许出自于他本真的佛心,就像初见他的那种熟悉感,笑起来很有几分佛相。问及是否已经皈依,陈智矿明言并未,他看重的是心性上的大自在,有时候形式反倒没有那么重要了。“信念应该将人带到更宽阔的路上,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最适合的方式与自己对话。”对于陈智矿,这种对话的方式就是木雕,当拿起刻刀,表述着心中所思所想,这时候的他是别人口中的“陈大师”,对佛教的信仰,让他在对待每一件作品时都充满虔敬,由心至手,一丝不苟。

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陈智矿作品 千手观音

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陈智矿作品 千手观音

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陈智矿作品 千手观音

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陈智矿作品 千手观音

材质:印度老山檀配檀香紫檀底座

工时:180天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相处时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这一观念通过他的木雕作品亦能感知一二。无论是佛教造像,还是传说人物,当你凝视他们的时候,都能看到一份适宜,不浓厚、不强烈,却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心田,吸引着观者的目光,这份基于深厚技艺积淀的表达,让陈智矿的木雕作品广受欢迎,技艺为本,心性为上,能看懂他作品的人,亦是能读懂他内心的人。

三、埋下种子,静待花开

陈智矿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跟随家里的大人在山上种田,这赋予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他至今都记得播下种子,辛苦耕耘等待发芽再到收获成果的心情,如今陈智矿虽已离开农桑,却在做着一件相似的事情,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勤奋耕耘将仙游木雕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仙游木雕的魅力。

陈智矿 || 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陈智矿正在创作一尊观音像

“要让更多人看到仙游木雕的工艺和艺术价值,只有我们做好了,后面才会有更多的人跟着做。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埋下种子,静待花开。”陈智矿对仙游木雕的这份深情,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让他感到担忧的现实,就是年轻力量的愈益不足。“做木雕是很枯燥的,除非真的发自内心喜欢,才能坐得住,享受雕刻的过程。但当下摆在年轻人面前的就业机会比以前多太多,木雕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长此以往,会造成一种青黄不接的局面,我觉得我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木雕师这个职业,并愿意加入进来……”这点对陈智矿来说,想必是他潜心钻研木雕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

撰文:雨 木

摄影:林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