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强 || 手艺方圆的守与变

发布日期:2021-12-14 14:28:02 点击数:

沿着宽阔的大路行驶,栉比的建筑快速向后退去,就像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时跃出的仿古建筑,诉说着仙游这座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的小城的魅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仙游木雕产业兴起,正值青年的吴永强进入了木雕行业,从学徒到大工,再到创建自己的品牌,他见证过行业的繁花似锦——几条街的木雕工坊,浩浩荡荡几万名木雕从业者,也亲历了如今人才培养的后续乏力,作为这个行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工美大师吴永强对于木雕有着太多的期冀与不舍。

吴永强 || 手艺方圆的守与变

吴永强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仙游县奇木瑰宝工艺品有限公司创始人

一、严肃的创作者

吴永强面容棱角如刀削般,不笑的时候看起来颇严肃,很符合人们对传统手艺人必然一丝不苟的印象,我们进门的时候,他正在洒扫地面,洁净明亮的空间里,展示木雕的玻璃柜映出他专注的神情,让我不禁想起来前看过的电视台对他的一段专访,视频中,吴永强正在操刀琢刻一块碗口粗的黄花梨木料,他心无旁骛地下刀去料,仿佛天地间只有他和手中的刻刀……

吴永强 || 手艺方圆的守与变

吴永强作品 仿树节疤灵芝纹卷筒

材质:越南黄花梨

“我们家里是没有人做木雕的,1992年我高中毕业,刚好当时仙游这边流行做台湾佛像,我就去学了这门手艺。”谈到入行的契机,吴永强的回答质朴无华。不过,聊天中,我们很快发现了他与木雕之间似乎注定难舍难分的必然命运。他数次用“好玩”、“有趣”来形容木雕,“那时候我什么都不懂,刚读完书,看什么都觉得新鲜,见到一个个灵动的小人和小动物被手艺人雕出来觉得很神奇,就去学了。第一年只能帮人家修细胚,上手雕刻是三五年之后的事情了,那时候真觉得(做这件事情)是很有意思的。”聊到学木雕的过程,吴永强的语气轻松了很多,透过他眼中的笑意,我们仿佛跟着他回到了那个青春懵懂的年纪,看到了他拿起刻刀时的满足与幸福。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仙游木雕市场主要是给台湾地区供应佛像,刚入门的吴永强也是从佛像等宗教题材着手打磨技艺的,而与当时很多木雕手艺人不同的是,他自1995年便开始接触黄花梨木料,到1998年前后已经可以独立完成黄花梨木雕作品了,这为他以后在黄花梨木雕领域竞得名望埋下了伏笔。

吴永强 || 手艺方圆的守与变

吴永强作品 仁者寿

材质:海南黄花梨

“当时黄花梨的价值没被挖掘,价格很便宜,工厂会买来做木雕品的底座。我记得我当时在的工厂买过一根很大的黄花梨树头料,上面足足挖了18个洞,用来摆放檀香木雕刻的十八罗汉,那时候檀香比黄花梨贵很多,檀香一公斤两百多,而黄花梨一公斤才两三块钱,放到现在,这根树头料保守也要卖大几十万……”吴永强谈到这块木料时,惋惜之清溢于言表,不仅是因为如今黄花梨的“洛阳纸贵”,更多的是为暴殄天物而感到惋惜。后来,吴永强为自己创立的品牌取名为“奇木瑰宝”,也是警示自己要珍惜每一块来之不易的木料,并尽其用之。

不知不觉间,吴永强已经做了三十余年的木雕,高超的技艺成就了他在黄花梨木雕上的声望。如今,吴永强的“奇木瑰宝”已是黄花梨木雕领域最响亮的名号之一。不过,谈到创作类型的变化,吴永强的语气中却露出些许无奈。“我很早以前就专注做黄花梨雕刻,但是现在黄花梨的价格太昂贵,加上很多人追求黄花梨材质的纹理和色泽,因此没有雕刻的素器反而更受市场欢迎,但是这种素器更多地体现了材料价值而非工艺价值。”

吴永强 || 手艺方圆的守与变

奇木瑰宝展厅中的黄花梨素器

吴永强 || 手艺方圆的守与变

奇木瑰宝展厅中的黄花梨素器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吴永强没有选择一味迎合,而是在根雕和巧雕上不断精进,让市场看到雕刻品的价值。“利用设计和雕刻手法,把木料上的天然瑕疵化解掉,将那些无法开料的黄花梨创作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同时,吴永强在材料上也开始向檀香、沉香和小叶紫檀等拓展,不断丰富创作载体,挖掘木雕技艺的魅力。

在雕刻题材方面,吴永强偏爱人物类的传统题材,但雕刻手法却融入了现代雕塑的艺术语言,这让他的木雕作品拥有极为鲜明的个人风格。“遵循传统木雕的定式和框架,同时借鉴现代雕塑的结构,以及人体解剖学的严谨,让整体作品风格呈现出更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特征,是我接下来要深耕的方向。”

吴永强 || 手艺方圆的守与变

吴永强作品 百子图圆盒(整体)

吴永强 || 手艺方圆的守与变

吴永强作品 百子图圆盒(局部)

吴永强 || 手艺方圆的守与变

吴永强作品 百子图圆盒(局部)

材质:海南黄花梨

1974年生人的吴永强,直言如今的年龄已经过了拼技艺的阶段,但是对于艺术创作的渴望,让他在求新求变的路上渐入佳境。如今的他,从工笔花鸟式的精雕细琢中转身,走向大写意,愈益老辣的刀锋,似窖藏的酒,火气全无,浓香四溢。就像前文提到的电视台采访片段中展示的,仅半小时,他便在一块碗口粗的黄花梨木料上琢出形神兼备的关公开脸,令在场的人惊叹不已。

技之道或受年龄限制有穷尽时,而艺之道则发乎于心无穷尽,看遍万山,仍初心不改,吴永强的坚守,也是许多手艺人的坚守,而他们的坚守正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希望。

二、木雕与收藏

“未来木雕工艺品的收藏价值一定会比家具更大,为什么呢?一是材料的稀缺性,更重要的是现在能做好木雕的师傅太少了。”手艺人,往往对市场不以为意,吴永强却有着难得的前瞻眼光,早在十年前,他就开始思考木雕的收藏潜力,今天看来,他之前的判断似乎都一一印证。

“十年前,我就跟许多客户说,让他们在能力允许的条件下从全国各地选一些好的手工艺师傅的作品进行收藏,每人收藏三五件,以后这些东西没人做了,肯定有升值空间。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仅从仙游木雕来看,学习这门手艺的人就一直在不断减少,这基本是整个行业的现状。”谈及人才的凋零,吴永强的语调逐渐低沉。遥望曾经无比繁荣的仙游木雕产业,几条街的店铺,数万名从业者,短短十余年光景,竟化作时间长河里的一声叹息——已经鲜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木雕,即便有,从一而终的也十不存一。

二十世纪末,伴随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力的提升,仙游木雕工艺品逐渐打开了全国市场,一时间,仙游作为木雕工艺品之乡名声鹊起,人们争先恐后来到这里,购买、定制各类木雕作品。2006年前后,仙游木雕业于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期,其后,古典家具开始发力,逐渐盖过了木雕的光芒。谈及木雕与家具的关系,在吴永强看来它们既是“对手”亦是“伴侣”。“木雕作品与家具相比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并不是每个家庭的必须品,购买它的人要懂得欣赏。但是喜欢古典家具的人往往也喜欢木雕,因为它们来自于同一个文化根脉,有相通的艺术语言。”

吴永强 || 手艺方圆的守与变

吴永强作品 松竹梅赏壶(整体)

吴永强 || 手艺方圆的守与变

吴永强作品 松竹梅赏壶(局部)

吴永强 || 手艺方圆的守与变

吴永强作品 松竹梅赏壶(局部)

材质:海南黄花梨

如今仙游当地能做“清刀”雕刻的师傅,年龄最小的也已经三十几岁,大部分已年近四十,这个年龄几乎已是木雕技艺黄金期的尾巴。“我现在没办法做细雕了,眼睛看还可以,刀拿过来做已经明显感觉吃力了。”吴永强有些唏嘘。和绘画等艺术创作不同,木雕这门艺术对年龄有着近乎残酷的要求,尽管通过改变风格,吴永强仍刀耕不辍,但近年来他的作品数量也明显少了许多。

“人才匮乏的情况我看你们的上一篇文章(陈智矿:木雕里的大千世界 )中也讲到了,这其实是传统手工艺普遍面临的问题,不只是仙游,其它地区也是这样,比如东阳和江西以前做木雕的师傅都是很多的,现在也所剩无几。年轻人更喜欢通过电脑和手机来赚钱,学手艺是实实在在的,很辛苦,又赚不了大钱。”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全新的商业模式,让学习手艺成为了就业中的冷门,机器加工的普及,手工艺人的消失,正将木雕行业置于变局之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变局之下,日趋稀缺的木雕作品在收藏市场上必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三、黄花梨价值观

市场化以来,吴永强看着黄花梨这种材质从两三块钱一公斤,涨到如今一根大料动辄数百万元,感慨颇深。“我第一次买黄花梨是在1996年,那时候榜头镇有个人在土坯房里存了一屋子的木料,我去选了5块,我记得很清楚,四块五一公斤。”这几块适合做雕刻的木料,吴永强一直留到2006年,当时同级别的黄花梨木料价格已经涨到了五六百元一公斤,而能制作家具的黄花梨原木,一公斤的价格更是直奔两千元上下。

吴永强 || 手艺方圆的守与变

奇木瑰宝展厅

2003年,学成手艺的吴永强自立门户,并开始购藏黄花梨原材料。木雕对黄花梨的选材与家具不同,其有独特的标准——更注重油性,而非规格大小,“要挑选那些砍伐下来经过二三十年自然风干的老料”。相较“老料”不徐不疾的时间沉淀,“速生林”则是商业利益和畸形市场需求下的产物,通过人工干预,加速黄花梨树生长,出材分量轻、颜色浅、纹理大,几乎没有香气,这样的木料在吴永强看来是毫无用处的。“这个行业发展到现在哪里还有漏儿可捡?如果想用红酸枝的价格买黄花梨,必然会买到这种(速生林)。”

黄花梨原材的稀缺和价格的逐年上涨,也催生了木材交易市场的繁荣,“去年仙游当地黄花梨材料的交易额预估在10亿左右,市场非常火,但是大多数人买来不是做家具或者木雕工艺品,而是作为投资,尤其是一些大企业家,他们将黄花梨收藏作为一项资产配比,就像买茅台酒和金条一样。”当这些黄花梨木料进入资本领域,注定短时间内不会再在市场上流通,这便又加剧了黄花梨价格的增长速度。据了解,黄花梨原材价格前几年相对平稳,但去年至今差不多上涨了一倍。原材的价格递增和日益稀缺,也从侧面印证了黄花梨木雕作品的收藏潜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吴永强开始花更多的时间思考整个木雕行业的发展,并开始尝试跨地域合作,“我现在会根据不同地区师傅的雕刻风格和擅长题材,邀请他们进行共同创作,由我完成设计,他们来实现雕刻,例如安徽的竹雕笔筒很有名,那么我就会考虑能不能在黄花梨笔筒上表现竹雕题材,这可能是今后木雕产业新的发展方向之一。”

吴永强 || 手艺方圆的守与变

奇木瑰宝展品

坚守传统与顺势改变,这两种略显矛盾的特质贯穿了吴永强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这个善于思考的工美大师,用刚毅的个性和深远的眼光刻画着自己的木雕方圆,让人看到,他人不愿行的崎岖路上仍有执着向前的身影。

撰文:雨 木

编辑:仙 作

摄影:林金力